南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北纬4-10度线之间,系内陆国,面积64.4万平方公里,东邻埃塞俄比亚,南接肯尼亚、乌干达和刚果(金),西邻中非,北接苏丹。首都朱巴,位于东3时区,比北京时间晚6个小时,不实行夏令时。
南苏丹自然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铁、铜、锌、铬、钨、云母、金、银等,水利资源也很丰富。土地肥沃,适合大规模农林牧业发展。2007年探明石油储量约47亿桶,可采储量为22.6亿桶,2018年剩余已探明可采储量约7.77亿桶。尼罗河是南苏丹最主要的地理标志,该河纵贯南苏丹,是重要的水源以及航运路线。由于南苏丹地质勘查尚未进行,各种资源储量未探明,暂未发现有位于世界前列的自然资源。
南苏丹于2011年7月9日独立。2013年12月,南苏丹总统基尔与前副总统马夏尔为首的反对派之间爆发武装冲突(称“‘12.15’冲突”)。2015年8月,南苏丹冲突各方签署《解决南苏丹冲突协议》。2016年4月,南苏丹组建民族团结过渡政府。7月,总统基尔领导的政府军和前第一副总统马夏尔领导的武装反对派再次爆发激烈武装冲突(称“‘7.8’冲突”)。2018年9月,南苏丹冲突各方签署《解决南苏丹冲突重振协议》,重启和平进程,但协议落实受到资金匮乏、权力分配、行政州设置、军队安置等问题制约,推进、执行滞后。
经两度延期,2020年2月,南苏丹组建重振民族团结过渡政府。基尔总统任命马夏尔为第一副总统,瓦尼、塔班、阿卜杜勒巴吉、丽贝卡(女)任副总统;3月任命35名内阁部长和10名副部长。行政州设置取消“32+1”行政州划设,恢复南苏丹建国时的10州和79县,另外增设阿布耶伊、鲁文格、大皮博尔行政区(称“10+3”),6月之后,南苏丹总统基尔先后任命10个行政州州长和3个行政区首席长官。2021年1月,南国内各派达成共识,确定政治过渡期延续至2023年2月。受《重振协议》落实缓慢和疫情影响,过渡期延续至2024年12月,计划举行选举。2024年9月,南苏丹政府宣布将政治过渡期延长2年至2027年2月,总统选举推迟至2026年12月。2025年2月,基尔总统又解除瓦尼和阿卜杜勒巴吉的副总统职务,任命博尔和拉古为副总统,又相继罢免和任命多名政府官员,涉及卫生部、基础教育部、司法与宪法事务部、贸工部等多个部门。
目前,南苏丹和平进程仍在继续推进,重振协议签署方基本遵守停火协定,但部分地区仍不时发生小规模派别和部族冲突。南苏丹是严重依赖石油收入的单一型经济体,受苏丹冲突、俄乌冲突、红海危机、国际油价波动和自身经济多年深陷危机叠加影响,南苏丹经济社会发展雪上加霜,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加严峻。
南苏丹自独立以来,对华友好关系发展迅速。目前,中国是南苏丹最大的投资来源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和重要援助方之一。南苏丹政府视中国为“患难见真情”的好朋友好伙伴,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中南合作前景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资企业在南苏丹开展投资合作绝大部分在石油勘探开发领域,非石油类投资主要用于企业基地建设、酒店餐饮服务、商店、诊所和小型农场项目。个别企业承建有非洲开发银行或南政府出资建设的基础设施承包工程。由于当地营商环境有待改进,在南中资企业经营遇到较多困难,多数仅维持基本日常经营。2019年10月,南在对外关系方面首次制定外交政策白皮书,提出“致力于恢复和平、安全与稳定,恢复受战争影响的对外关系,树立和修复南国家形象,致力于解除涉南各类制裁,进一步促进南融入伊加特、东共体、非盟及国际社会”五大重点。
综上所述,南苏丹目前仍处于战乱状态,安全风险等级高、经济发展水平低、法制建设有待健全、基础设施亟待改善、社会服务供应不足,但南苏丹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大,加深对华合作愿望强烈。面对“高风险、高回报”的可能,建议中资企业和个人来南苏丹投资兴业、拓展业务时,务必深入调研、科学分析、谨慎决策、严加防范,切莫心存侥幸、盲目冒进。在常规风险评估基础之上,尤其需重点管控安全与治安风险、政治和政策风险、严峻形势下的履约风险、经济窘境中的支付风险。